本文引用自light1948 - 醫藥與健康-按揉人體六特區 勝過花錢吃補品
按揉人體六特區 勝過花錢吃補品
醫學研究證實,人體有六大“特區”,即耳部、腹臍、前胸、背部、脊柱和腳部。
經常對人體這六“特區”進行刺激,能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、扶助正氣,從而達到強身健體、祛病延年的效果。
●耳部--耳為腎之竅,通於腦,是人體的聽覺器官。
中醫認為,耳的功能與五臟六腑有關係,而與腎的關係尤為密切。
耳的聽覺能力能夠反映腎、腦等臟腑的功能。因為“耳通天氣”,是人體接受外界音響刺激的重要途徑,外界環境因素對耳的影響很大。
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,雜訊污染、環境污染和藥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損害人的聽力。
因此,耳功能保健應以預防為主。人們常把耳聰作為長壽的標誌,因為人老往往從耳朵聽力下降開始,所以耳的保健十分重要。能起到健腎壯腰、養生延年的作用。
保健方法:
1、提拉耳垂。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,用食指、拇指提拉耳屏、耳垂,自內向外提拉,手法由輕到重,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,每次3~5分鐘。
2、手摩耳輪。雙手握空拳,以拇、食二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,直至耳輪充血發熱。
3、提拉耳尖。用雙手拇、食指夾捏耳廓尖端,向上提揪、揉、捏、摩擦15~20次,使局部發熱發紅。
此法有鎮靜、止痛、清腦明目、退熱等功效。
4、掃擦外耳:兩手伸直,兩掌四指貼耳,拇指端抵耳垂部,前後擺腕帶掌如掃,四指由耳前擦至身後,再折耳殼掃擦由後至前,往返多次,出現熱感即可。
5、拔耳:兩食指伸直,分別插入兩耳孔,旋轉180。,往復3次後,立即拔出,耳中“叭叭”鳴響。一般拔3~6次。
6、鳴天鼓: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,掌心將耳孔蓋嚴,用拇指和小指固定,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後枕骨部,即腦戶、風府、啞門穴處,耳中“咚咚”鳴響,如擊鼓聲。
●腹臍--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“要塞”,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“神闕”。
按揉刺激肚臍具有培元固本、安神寧心、調和氣血、舒肝利膽、益肺固腎、通利三焦、調暢經絡的作用。
揉腹還對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腦血管疾病、肥胖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。
保健方法:
兩手重疊,按於肚臍,適度用力,同時保持呼吸自然,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。
對於平日缺乏鍛煉的人,養成在閒暇或散步的時候雙手掌交替拍打(頻率為每秒鐘一次)中下腹部20分鐘,有促進腹部新陳代謝的作用。
●前胸--科學家研究發現,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體整個免疫系統的重要器官之一,胸腺分泌出來的免疫活性肽物質,能監視體內變異細胞,並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,故有強大的抗癌作用。
同時,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,對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。
只要每天堅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100-200次,就能刺激胸脖,起到抗病防癌、強身延年的作用。
保健方法:
1、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,手指斜向下,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,來回擦摸50次;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摩擦50次。
2、用手掌跟對著胸部中間上下來回摩擦(上自頸部下至心窩部)50-100次;
3、用兩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後背,每次拍50-100下。擦拍胸部能使“休眠”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,增強心肺功能。
●背部--中醫養生專家指出,後背正中的脊柱是人體督脈的所經之地。
脊柱兩旁的太陽膀胱經絡與五臟六腑聯繫甚為密切,經常予以激發疏通,有益於氣息運動,血脈流通,滋養全身器官。
現代醫學發現,人體背部皮下還蘊藏著大量免疫細胞。“擦背”和“刮痧”就是啟動背部免疫細胞的好辦法。
經常對背部經絡和肌肉進行刮痧、搓擦、捶按、拍打,可疏通經絡,安心安神,預防感冒,搓擦背部筋脈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。
保健方法:在每天早晚擦(搓)背、拍背或用原始點保健錘敲背部(包括背部和頸部);或採取背部按摩理療如背部原始點、捏脊、刮痧拔火罐等。
●脊柱-- 最新的醫學研究表明,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。脊柱是督脈的行經之地,經常按摩脊柱,可促進經絡的疏通。
滋養全身器官而健身。日本一家雜誌報導,鍛煉脊柱可防治100多種疾病。
脊柱是人體的中心軸。如能常做太極旋轉,會產生很強的生物電能,給臟腑和全身輸送補充能量,而且對病毒的侵襲有很強的免疫力,即使對腦血管意外、老年癡呆症、中風癱瘓、神經官能症、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。
約有70%的人因平時缺乏脊柱特區的正確保健而產生病變。最易發生病變的有頸椎病、腰肌勞損、腰椎間盤突出症。
保健方法:兒童厭食、偏食可以沿脊柱兩側華陀夾脊穴按摩。
晚上對脊柱進行按摩理療、刮痧、拔火罐,每天堅持輕輕拍打脊柱特區也可產生良好的作用。
在脊柱特區進行針刺、中醫蜂療及艾灸,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。
●腳底--漢醫理論記載,人有“四根”——耳根、鼻根、乳根和腳根,其中以腳根為四根之本。
人老腳先衰,木枯根先竭,可見腳對人體的重要性。
國內外醫學專家對人體腳部進行的研究認為,腳部的特區部位與體內各臟器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,存在著各臟器的反射區,某些臟器發生病變後,可以在其反射區上反映出來。
《黃帝內經》的《足心篇》中簡述腳底按摩原理:人體器官臟腑各部位在腳底都有反射區,用按摩刺激反射區,通過血液循環、神經傳導,能調節機能平衡,恢復器官功能,收到補腦益腎、益智安神、益氣血、活血通絡,解除疲勞的效果。
持之以恆,可防治健忘、失眠、消化不良、食欲減退、腹脹、便秘和心、肝、脾、膽等臟器病症。
保健方法:最好用熱水洗腳或熱毛巾捂腳後進行。
1、乾搓。左手握住左腳背前部,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,達到腳心發熱;再用右手握右腳脖子,用左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,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適為宜。
2、濕搓。把腳放在溫水盆中,泡到腳發紅,再按第一種辦法搓。
3、酒搓。倒半兩左右白酒於杯中,按第一種辦法操作,只是搓腳的手蘸一點白酒,酒搓幹了再蘸一下,按第一種辦法兩腳心各搓100次。
4、或以兩腳掌相對抵摩。
留言列表